/阅贵·阅多彩/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收入了吴泽霖、陈国钧等学者自年到年间在贵阳各种刊物、报纸上发表的论文51篇。书中内容大多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真实记载了七八十年前贵州的风土民情。 本期由《贵州文库》编纂罗丽丽就《贵州苗夷社会研究》的作者、内容等方面展开推介,其认为:“尽管《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些观点仍可商榷,但这些意见和建议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主讲人:罗丽丽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是由吴泽霖、陈国钧主编的一部专门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论文集,年8月作为大夏大学“苗夷研究丛刊”之一由贵阳文通书局印刷发行。 该论文集收集了吴泽霖、陈国钧、李植人、杨汉先、张少微等著名学者从年到年间在贵阳各种刊物、报纸上发表的论文51篇(其中附录6篇),论文绝大部分是作者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做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成果,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全书20余万字,涵盖了贵州少数民族地理分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语言等内容。 吴泽霖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江苏常熟人,留美博士,回国后初到上海大夏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社会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抗战爆发后,随大夏大学内迁贵州省贵阳市。除科研教学外,吴泽霖还十分重视征集、收藏少数民族文物,在贵州期间曾经在各地广泛征集文物,在大夏大学建立苗夷文物陈列室,并在贵阳举办民族文物展览,是中国早期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陈国钧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民族学家、教育家,浙江诸暨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后留学荷兰社会研究院,回国后在大夏大学任教。抗战爆发随学校内迁,在社会研究部协助吴泽霖开展日常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最终得以出版问世。 这次整理出版的《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年编印的《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贵阳市档案馆辑录、贵州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的《黔境民风》,以及民族出版社年版《吴泽霖民族研究文集》为参考,认真校订。 贵州僻处西南,虽自秦汉中央王朝已有郡县设置,但朝廷的力量鞭长莫及,还不足以有效控制整个贵州地区,直到明永乐十一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后,贵州才正式列入版图。以后官员、军队、商人、移民大批入黔,大大加强了贵州与全国的联系。清代雍正初年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外省汉族移民蜂拥而入,最终改变了贵州的民族结构,汉族成了多数民族。此时,一向鲜为人知的神秘贵州才开始逐渐被揭开面纱。明朝以来,特别是清代,记载贵州少数民族的史籍开始逐渐增多,除官修的地方志书均辟有专章记述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外,一些地方官员的私人著作也对贵州少数民族情况作了描述,其中著名的有田雯的《黔书》、李宗昉的《黔记》、爱必达的《黔南识略》、罗绕典的《黔南职方纪略》、徐家幹的《苗疆闻见录》等。这些典籍虽然保留大量有关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资料,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和文化中心主义观念的影响,无一例外地以鄙夷歧视的态度描述贵州少数民族,故而舛错谬误甚多,谈不上科学研究,其学术价值也大打折扣。 最早用现代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的是西方传教士,国内学界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开始。当时大批学者随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内迁贵州,在贵州做实地调查,除本书各篇目所列的作者外,还有岑家梧、李方桂、芮逸夫等著名学者,而成就最大的是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本书即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私立大夏大学原在上海,年西迁来到贵州。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存留着十分丰富的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术研究资源,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许多学者都立刻敏锐地觉察到了。大夏大学也成立了社会研究部,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冀促成贵州社会建设之事业。 直至今天,本书对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毫无疑问,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的学术价值必将会更进一步显现出来。 书中所描述的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中的许多内容时至今日早已面目全非乃至消失,我们要了解半个多世纪前贵州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要对比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这本书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其次,本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了因为它的资料来源都是通过田野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外,更因为其作者大多是社会学、民族学或语言学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不仅专业基础扎实,学术功底深厚,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年都曾到过国外留学,在国外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社会学、民族学或语言学等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所作的文章在理论和方法论上都是前人所无法相比的。 再次,他们对待贵州少数民族,都能以具有文化相对论倾向的观念代替以往所谓的“异族文化”或“另类文化”观,努力摒弃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尽力避免文化中心主义的理念,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虽是政治、军事的需要,但也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本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提倡学以致用,学术为现实服务,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书中的作者们没有囿于纯学术研究的藩篱,而是结合抗战现实,认为贵州数百万少数民族同胞是实现“抗战建国”目标的重要力量。他们提出了要团结贵州的少数民族,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素质,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就必须改变贵州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主张;积极向行政当局提出诸如改进贵州少数民族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陈规陋习,等等。尽管有些观点仍可商榷,但这些意见和建议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吴泽霖,江苏常熟人,留美博士,曾任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抗战爆发后随校内迁贵阳,后历任西南联合大学、西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南开大学、中南民族学院等校教授。 陈国钧,浙江诸暨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曾留学于荷兰社会研究院,回校后任教于大夏大学,抗战爆发后转而从政。 往期回顾 《贵州文库》宣传展示推介专栏上线啦! 贵州文库 《碧山堂诗钞》:黔中民俗粲然可见,情性风骨别是一家 贵州文库 三部明代黔属府州卫志:研究贵州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贵州文库 《笋香室日记》:一代黔中文献巨擘的心路历程 贵州文库 《家荫堂汇存》:居庙堂则记民生疾苦,处江湖则述家风圣学 贵州文库 《[民国]都匀县志稿》:体例严整,足称民国佳志;名士纂修,诚立方志正轨 —END— 编辑:于欣平;校对:张娜 审稿:黄蕙心;审签:谢亚鹏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官方微店购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