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国民间隆重、热闹、极具文化内涵的节日。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祭灶便开始忙碌,一直到正月十九日才算结束,且每日有每日的规矩和习俗。 春节期间,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美食、玩具、套圈、唱大戏、风车、拨浪鼓、踩高跷、商贩们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哭笑声......伴着扭秧歌的锣鼓声,盛大而欢乐。 北京民俗文化节春节特别活动 大年初一盛装来袭 落在国保单位东岳庙内的北京民俗博物馆,秉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弘扬老北京传统文化精髓的目的,将在年大年初一到初五,举办第十九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春节特别活动。 此次北京民俗文化节力争展示优秀传统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为观众奉献丰富精彩的节日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中度过具有老北京文化韵味的春节。 六大主题“鼠”你有味儿 主题一:子时祈福国泰民安 明清时期,老北京人讲究正月初一子时一过就到东岳庙烧“头炉香”,以示虔诚,祈吉求福。早年间每至夜晚,京城的所有城门都要关闭,到东岳庙烧香要走朝阳门,所以大年初一到东岳庙烧香的人们要头天晚上在朝阳门里头排队,烧“头炉香”的队伍有时能排到东四牌楼。 进香之后还要在山门外燃放鞭炮,祈望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大年初一,我们要邀请您一起进入“头炉香”的队伍,为新的一年祈愿。 主题二:传统景观中国红运 中国红,年味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它是喜庆、祥瑞、红火的象征。春节期间,景观整体设计以红火喜庆为主题,红色福牌,代表人们红红火火的心愿,红色灯笼,也高高挂起,喜庆祥瑞的“中国红”等您来体验! 主题三:非遗传承乐趣无限 北京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京味文化。在本届民俗文化节中,博物馆聚焦优秀非遗技艺,融汇传统春节民俗,剪纸、泥塑、面塑、毛猴、糖画等20多项非遗项目,游客可以亲手体验传统手工技艺,让记忆里的浓浓年味在非遗传统工艺中统统鲜活起来,与家人朋友共赴一场怀旧新春之旅。 现场还将设立高雅的茶文化、插花艺术与古琴艺术等项目让游客从现代化都市穿越回传统年节氛围中,回归纯真的“年味儿”! 主题四:精品展览体味传统 近几年来,看场展览、欣赏国宝、举家携老带幼逛博物馆已然成为民过年的新年俗。专题展览《传统中医药行业器具文物展》、《汝窑》、《汝州青瓷》,让新老观众常看常新。这一系列展示,不仅宣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激发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保护和传承。 除此之外,为广大民众送去新春祝福,应时应季推出的有极具文化特色的临时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习俗展》,将通过四十余件春节相关的民俗文物展示春节前后节俗文化; 而展览《迎新春鼠年写鼠书法展》,将展出30位中青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及会员的“鼠”字作品,向观众展示草、隶、篆不同书的“鼠”字。 主题五:杂耍表演趣味无穷 杂耍表演总是为节日增添喜庆和欢乐。本届文化节还有精彩的拉洋片、扁担戏、训白鼠等杂耍表演项目,力求让观众大饱眼福。 主题六:文化讲座辞旧迎新 东岳讲座作为文化节的特色品牌活动之一,它面向大众,聘请在学术界具造诣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在技艺传承方面有实力的非遗传承人,为观众带来一系列精彩的讲座。 本届文化节期间,从初三到初五北京民俗博物馆邀请了三位北京民俗专家,为观众带来《二十四节气之春季节气》《帝都文化——北京旧城中轴线》《六百年沧桑大前门》三场精彩的文化讲座,满足观众对文化的高品质追求。 据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秉承依托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形式的理念,向大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非遗技巧的精髓,营造老北京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氛围,塑造团圆、祝福、祥和、感恩、憧憬的春节精神。以期让首都市民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品味文化魅力,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生活,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静芸 流程编辑:吴越 |